
综合新闻
大学选择金融学,是想着这专业和钱挂钩,毕业出来之后,懂得盘算钱,会投资,以后肯定能赚大钱。
我永远记得金融学里有一个很深刻故事:
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进了天堂。
大学选择金融学,是想着这专业和钱挂钩,毕业出来之后,懂得盘算钱,会投资,以后肯定能赚大钱。
我永远记得金融学里有一个很深刻故事:
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进了天堂。
美国老太太在临终前说:我终于还完了房子的按揭贷款,而中国的老太太则说:我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。
这则故事反映了中美两国消费观念的不同,美国人喜欢“活在当下”,中国人更爱“活在未来”。
当时并不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特别,毕业后,我才发现,自己渐渐活成了“美国老太太”,把自己“今朝有酒今朝醉”的生活方式看成是一种消费策略。好在毕业后,家里不需要我寄钱,但我也不向父母开口要钱。
如果单单是“月光族”也就算了,一旦有了欲望,有了推手,这个雪球就开始越滚越大。
起初只想要一台5千笔记本
工作第二年我被调到新媒体工作,基于工作原因,觉得有一台轻薄方便携带的电脑,比较便于工作,这样的欲望在我脑海久久徘徊……当时月收入到手只有3200,交完房租水电费仅剩下2000,和买笔记本所需的钱相形见绌,在大学室友推荐下,我半推半就的办了一张信用卡。
信用卡起初额度不高只有1万,但也够我买笔记本了。我去商场买了一台轻薄型的电脑,花费了4400,账单一出,我立刻办理了分期还款,分了6期,算上利息,每个月还近800。
在这6个月里,日子没有以前过的那么潇洒,少买了几盒面膜,少搓了几顿大餐,好像也挺轻松的还完了债款。尝到甜头之后,欲望开始膨胀,我开始买起了一直很羡慕的苹果手机,感觉这是一个“高配”的人生。
随后我习惯消费买东西就刷信用卡,随后的半年时间,我立刻将额度提升到了4万。一年过去,工资也就普调了300,月收入3500,每个月分期还款却增长到了2000。
后来我发现还不起钱了,但是信用很重要。我开始办起了第二张信用卡,想用取现的方式,以卡养卡。取现很贵,不论是手续费,还是利息,学金融的心里倍清楚,自己计算一下就清楚了,但是不得不借,债务也开始滚起雪球……
后来父亲生病需要10万
来啊,消费吧,反正有,大把时光!
消费贷开始普及,我开始借借借,买买买,却忘记计划怎么还还还。工作第三年了,工资到手四千,可是我月负债1万元……我除去基本吃穿用度,剩下的钱只够取现支付利息……
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丢掉和收入不匹配的消费行为。一次分期购买电脑让我尝到甜头,我开始把自己代入美国老太太,只要我能在死前刚好还完债务就行,更何况我还年轻,我可以买名牌口红、包包、办SPA会员卡……欲望,就像潘多拉魔盒,打开就无法收拾。
就在年后,父亲体检出了癌症。第一期治疗费用就是10万,家里虽说不上农村贫苦,但一下子也拿不出10万。
早些年,流行民间会,类似现在P2P,好几个会头都跑路了,家里也遭了殃,现在最多只能凑合出个5万,我也找同事勉强借了5万。
家里需要钱,工作三年多的我居然一分存款都拿不出来,我才意识到,自己“中毒”颇深。那些我自以为超前消费观念其实是过度透支自己生活,那些美国消费的老太太们会花钱,但更会赚钱。
感谢自己守住了无价的信用
家里出事后,我也开始变得拮据起来,能变卖的二手用品都卖了,不开始点昂贵的外卖,不喝星巴克咖啡,转让了SPA会员卡,渐渐回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轨道,负债还在,但是慢慢在还,欲望雪球终于停下来了。
今天看到一则新闻:
8月20日,央行发布的《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》显示,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756.67亿元。
对比之下,在2010年,这一数字仅为76.89亿元,也就是说,8年翻了近10倍!邪恶念头冒出,757亿不差我这一个了吧?
但冷静下来,感谢自己守住了无价的信用!
这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
如果你信用良好,可能只凭一张身份证也可能接到一百万;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自律,不良信用影响你的征信、出行等。
仅仅就从信用卡逾期不还来说,轻则影响个人征信记录,以后想再从银行贷款就难了,重则会被以信用卡诈骗为名起诉,很可能被判刑坐牢。
要知道,人生,最不能放弃的,是不断的自我成长,而不是难以遏制的消费欲望。面对贫穷和匮乏,人生需要扛过去,扛过去,才能胜利。
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小马奔腾创始人妻子被判赔2亿债务 目前已上诉 |